德育时空 您现在的位置是:教育研学网 > 德育时空

让德育芬芳滋润学生心灵——临汾市第一中心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纪实
来源:临汾日报  发布于:2024-04-25  
    
  “梦想墙”上,承载着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努力目标;思政课上,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;实践活动中,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……近日,记者走进临汾市第一中心学校,切身感受到该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校园的每一处。

  这是市第一中心学校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该校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任务,深化理想信念教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法治教育等,通过加强阵地建设、活跃思政课堂、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,办好家长学校、关注家庭教育、坚持家校联合、凝聚教育合力,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,帮助同学们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。该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、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、省级平安校园以及临汾首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多项荣誉。

加强阵地建设
构筑校园德育“主阵地”

  “学校环境好,学习氛围浓,儿子在这里学习,一定会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文明少年。”张女士是该校一年级新生家长,她的话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。

  绿树翠竹鸟鸣啾啾,课堂内外书声琅琅,阅读活动进课堂,经典诵读成习惯,让每一面墙“说话”,让每一处成画,静待每颗心灵开花、结果……

  漫步校园,一草一木、一壁一廊、一标牌一展板、一橱窗一横幅,都成无声语言,环境布局、教学设施的每一细节都为育人服务。校史室、荣誉室完善健全,校园广播、校报为师生搭建展示交流平台。校内墙面充分展示团队活动、学校发展成果和学生风采;电子屏,内容简洁生动,随时关注社会及身边大事小情,加强家国情怀教育;学校微信公众号,发布学校重大信息,广泛宣传“爱临汾·赢未来”。

  国旗下的演讲、主题班会、功能室、兴趣小组和社团,都是打造校园文化的渠道和平台;师生书法作品展评、主题演讲比赛、校报《尧声》及文学社活动、各种文艺才艺展演活动、经典诵读活动、团队班会活动等都是师生施展才华的舞台。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,一次次陶冶心灵的活动……都浸透着师生的汗水,凝聚着师生的智慧,激发了全体师生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。

  “我们围绕‘做人、求知、健身、尚美、崇劳’校训,依托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红色教育基地等,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、生态文明教育等,做到月月有主题、周周有活动、天天有收获,让学生从小养成爱祖国、爱家乡、爱校园的家国情怀,在活动中学会知识、收获乐趣、提升能力……”该校德育处主任林延霞如是说。

活跃思政课堂
在创新中守住文化的“根”

  “AI究竟有哪些‘本领’?为何每次迭代升级都能引发全球热议?请正反双方提出各自的论点和论据。”4月8日上午,在该校2301班教室里,一场以“AI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朝霞还是余晖?”为主题的第13期辩论赛开赛。

  辩论赛中,在思政教师的引导下,正反双方时而举证、时而辩驳,他们立场坚定、各抒己见、唇枪舌战。正方认为,“AI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朝霞,人工智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”反方提出背道而驰的观点:“AI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余晖。人工智能能够照顾病人,机器人能够教导学童,这些领域就不再需要人类。”经过40多分钟的激烈交锋,最终该场辩论正方以微弱优势获胜,成功说服观众“人工智能利大于弊”。

  “这样的思政课,既思维清晰、幽默风趣,又贴近时代和生活,一点儿也不枯燥。”辩论赛结束后,学生蒋泽宇这样说。

  去年以来,该校开设辩论社团,利用案例教学法、课堂讨论法、辩论法、情景模拟法等方式,将时事热点评论引入课堂,既有感染力、亲和力和针对性,又让课堂活力迸发。一个个生动故事阐明深刻道理,一次次热烈讨论解开学生心中疑惑,形式多样、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令学生动心、动脑、动手,达到知行合一、学以致用的目的。

  “在教育教学中,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联动,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机制,让学生投入到真实场景中进行体验与感悟。”学校教科研处副主任、初中文科综合组教研组长王海娟介绍,“除了开设辩论社团,我们还先后开展了‘我的中国梦——畅想2050年的中国’微电影拍摄活动、‘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’系列党史教育活动,坚定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;将‘模拟法庭’‘联合国模拟大会’搬进校园,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,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。”

丰富实践活动
用正能量助力学生成长

  “种西瓜时,要先在土壤中挖出深40厘米、长2米的土沟,再将种子以穴播的方法种在沟中,株距保持在50厘米左右,每穴放入2粒种子……”4月13日上午,在洪洞县柠檬乐园农庄里,该校劳动基地教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种植蔬菜的要求。同学们自由分组,并领取了相应的工具和种子后,便迫不及待地向“自留地”奔去,他们有的翻土,有的播种,在体验中享受着劳动的快乐,基地变成了他们的“开心农场”。

  “在‘开心农场’种菜特别有意义,虽然辛苦,但可以体验劳动的快乐。”在种西瓜组,初一年级学生王梓奇一边用手擦汗,一边兴奋地说。

  自2021年以来,该校依托洪洞县柠檬乐园农庄,开设磨豆浆、挖红薯、种蔬菜等沉浸式劳动教育课程,自然融合语文、数学、科学等学科知识,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基地。

  为什么要开展沉浸式劳动教育课程?通过实践证明,看似简单的劳动教育也蕴含了学校育人的深意,该校课后服务中心主任王丽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:“通过劳动教育,学生们最大的改变就是生活的基本能力提高了、表达能力提高了、社交能力提高了,习作也变得生动了。”在王丽华看来,学生们可以在农场的劳动实践中释放天性、快乐成长。

  临汾作为帝尧故都,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,蕴含着无可比拟的育人功能。学校将地域资源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,利用本土的历史文物和红色基地,努力挖掘积极的文化内涵,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的浸润与滋养。带领学生开展“家乡美”“劳动美”等假期社会实践活动,通过查阅文献、调查走访、实地考察等方式,深入了解临汾地域地理特点,收集整理临汾的历史名人、名胜古迹、传统民俗庆典节日、部分自然村落名称由来、临汾戏曲特色与发展情况等,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。除此之外,还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进行义务劳动,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宣传“垃圾分类”环保知识,开展校园“义卖”,将善款捐给贫困地区……一系列活动实现了知识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良性互动,绵绵用力,久久为功,促进学生以个人微贡献汇聚成为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正能量,激励学生做民族复兴的奋进者、开拓者和奉献者。

  “教育不光是教知识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,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。”该校校长亢建波对此有着深刻思考,这样的思政教育,让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走出校园都能够向着“做人、求知、健身、尚美、崇劳”的方向前进,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  

  文字:郭秀婷
编辑:苏东峰
审核:马   燕